目前分類:《親子相關》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好友的兒子正處於豬狗嫌的年紀
上一秒還是可愛的天使,下一秒就變成吵鬧的惡魔,情緒起伏很大
很多事會想自己來,「不要、不要」是他現在最常說的話
搞得她每天都處在理智線斷裂的邊緣

優雅的與孩子溝通,成為更好的父母,手作點心+親子關係課程

理智告訴她這是孩子學習獨立自主的階段
孩子開始會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知如何表達情緒,所以會用哭鬧來表現
她要做的是教導孩子認識情緒、學會表達

但情感上,她的耐心時常受到激烈的挑戰
好幾次她差點控制不住情緒要對孩子怒吼
好在最後一絲的理智阻止了她
「不要成為對孩子打罵的媽媽」是她的教育信念

 

那天她難得放風,我們一起去喝下午茶
結果鄰桌遇到頑皮的小孩不停踢椅子
孩子的媽先是溫柔的提醒不要踢,但小孩依然故我
漸漸媽媽從平靜模式,進入狂暴模式
於是我們的聚餐,不時伴隨著鄰桌媽媽的吼叫聲

「你應該覺得很吵吧?」友人問
「很吵,但我也同情那位媽媽,我們才跟那小孩相處半小時就快被煩死了,她要24小時跟他在一起,一定更煩」
「你怎麼這麼體貼?」
「因為聽了很多朋友訴說帶小孩的不易,所以開始能夠理解」

「當爸媽真的很不容易,小時候父母的教育方式,讓我身心受到很大傷害,當了媽後一直告訴自己,不要成為討人厭的大人,可是有時孩子的哭鬧真的很煩,好幾次差點成為自己討厭的樣子」
「能理解,我也不確定自己若生了小孩,是不是還能這麼理智」
「太難了」
「只能對你表示拍拍」

 

許多朋友只要孩子到了2、3歲,都會被逼到近乎崩潰
這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發展自我意識、探索自主權,開始會和父母有「衝突」

我約好友一起去做點心,這是另一位友人曾約我去參與過的活動
由專業的烹飪老師教大家做點心
等待烘烤的期間,則有情緒教練教導親子溝通
是個既能放鬆做甜點,又能自我進修的活動

優雅的與孩子溝通,成為更好的父母,手作點心+親子關係課程

「你又沒有小孩,朋友怎麼會找你去這種活動?」友人問
「我去學做點心呀!」
「想學做點心,幹嘛不直接上烘焙課就好?」
「同樣的時間,學做點心還能學習親子課程,不是更棒嗎?」
「不虧是金牛座耶~連時間利用都講求最大效益」 

12月有三場,各別是做司康和瑪德蓮
12/12司康場是「如何成為孩子學習教練?」

優雅的與孩子溝通,成為更好的父母,手作點心+親子關係課程

優雅的與孩子溝通,成為更好的父母,手作點心+親子關係課程

12/13瑪德蓮場是「如何成為孩子情緒教練?」

優雅的與孩子溝通,成為更好的父母,手作點心+親子關係課程

優雅的與孩子溝通,成為更好的父母,手作點心+親子關係課程

推薦給大家,也許我們會在現場見喔!

優雅的與孩子溝通,成為更好的父母,手作點心+親子關係課程

老師的粉專:https://pse.is/5ez478
報名連結:https://pse.is/5fbb4e

#親子課程 #親子溝通 #親子教養 #情緒管理 #親子學習 #元意教養 #烘焙課 #手作甜點

 

★歡迎幫誠實牛牛粉專按個讚★
https://www.facebook.com/taurus941

★IG追踪起來★
https://www.instagram.com/honesttaurus941/

文章標籤

honesttaurus9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部從2021年起,推行「班班有網路 生生用平板」的中小學數位學習方案
平板從哄孩子的電子保母,成了學習的工具
然而厚操煩Kāu-tshau-huân的友人,在看到孩子使用平板時,就會忍不住想
孩子是在做功課?還是在玩遊戲?
網路資訊這麼多,孩子有沒有慎選吸收的資訊?資訊是否正確、有用?
看了這麼久的書,是否都理解?還是有讀但沒有懂?總之各種操心
因此月初時約我去【臺灣教育科技展】,想找可以協助學習的APP。

今年展覽的主題是《Let’s Play! 探索教育新篇章》
結合了「生生用平板」、「AI教育」和「雙語教育」三大教育趨勢
與主題相關的軟、硬體廠商都會參加,參展的攤位有470個

我們體力有限,沒辦法一攤一攤慢慢逛
也不是偵測雷達,沒厲害到能在眾多攤位裡,快速篩選出想要的APP
事前已經有朋友建議我們去看看「Readerlize 讀來速
所以這次展覽會優先去看它

在聽了工作人員介紹「Readerlize 讀來速」的理念,以及使用方式後
我對《學好閱讀》設計出這個APP,獻上百萬分的敬意!

數位學習「Readerlize 讀來速」測驗孩子閱讀成效,明

【Readerlize 讀來速 學好閱讀】

學好閱讀是專門「培養閱讀理解」的補習班
展場上有提出幾個批判問題,供大家思考
其中

「國、英、數、物、化、生、科、史、地、公
加總起來就等於挑戰未來的實力?」

這提問我非常有感!

數位學習「Readerlize 讀來速」測驗孩子閱讀成效,明

數位學習「Readerlize 讀來速」測驗孩子閱讀成效,明

十幾年的學生時期,不斷學習學科知識
但出社會後工作上需要的能力,卻不一定是這些
較需要的,反而是學校沒有教的軟實力

因此現場的另一個提問

「你認為,你最想做的工作,所需的核心能力是?」

成人選擇的前三名是:整合、執行與溝通
大學生選的是:溝通、執行跟柔軟(後二者同分)
高中生認為是:溝通、執行跟觀察(後二者同分)
國中生則覺得:溝通、策略(同分)、受挫和規律(同分)
國小生選擇是:溝通、創造,規律、受挫、執行和考試力(四者同分)

數位學習「Readerlize 讀來速」測驗孩子閱讀成效,明

不分年齡層,大家覺得工作上需要的核心能力是「溝通」
正確理解、把話聽對、把話說好,溝通很重要但也不容易 

看到小學生把「考試力」選為核心能力時,我都要哭了
是因為不停的考試,所以讓他們覺得未來工作需要的能力是「考試」嗎?

數位學習「Readerlize 讀來速」測驗孩子閱讀成效,明

然而,不管選的是什麼
都有一個重要的基本能力含括在其中,就是「理解力

學生時期「理解力」關乎成績好壞
有時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不是因為不用功,可能是理解力不佳
聽不懂老師在教什麼,看不懂考試題目
以為懂,但其實會錯意 

想到一個笑話

(Knock Knock)

「who’s there?」

「ya」

「ya who?」

「I’m excited to see you,too!」

這個笑話不知道你笑了沒?
我是笑翻了

出社會後「理解力」關乎做事績效
客戶、同事、老闆的話,有沒有聽懂?有沒有理解「對」問題?
理解方向正不正確?理解程度有多少?…等等

「理解力」是基本且重要的能力
「Readerlize 讀來速」就是《學好閱讀》開發,檢視閱讀理解成效的app

數位學習「Readerlize 讀來速」測驗孩子閱讀成效,明

【Readerlize 讀來速 內容】

精選各類型文章,內容相當豐富

數位學習「Readerlize 讀來速」測驗孩子閱讀成效,明

每個帳號會記錄閱讀結果,包含:字數、時間、文章類型、閱讀成效…等
孩子在讀完一篇文章後,家長會同步收到學習通知
明確掌握孩子的閱讀狀況

數位學習「Readerlize 讀來速」測驗孩子閱讀成效,明

強烈推薦下載app來測試看看
我現場讀了一篇文,自信的畫完重點
結果卻與系統判定的重點差很多,我是不是該去報《學好閱讀》了www

 【Readerlize 讀來速 展覽心得】

我與友人都覺得這款app超棒!
過去讀文章時,可能只是唸過,就覺得已經懂了
但我們有讀到重點嗎?有讀對嗎?有理解嗎?無從得知
而「Readerlize 讀來速」可以從畫的重點,判斷我們是否有正確理解

對家長來說,可以透由mail收到小孩的閱讀報告
如果孩子需要從旁協助?家長也能有明確的方向

其實不止小孩,大人也適用
我自己測試完嚇一跳,原來我也沒讀對重點www
明明只是陪友人來找協助學習的APP,結果我自己先買了XD
這款APP雙手雙腳大推! 

數位學習「Readerlize 讀來速」測驗孩子閱讀成效,明

【下載Readerlize 讀來速】

APPLE下載:https://pse.is/5drjeh
操作說明:https://tw.psee.ly/5ch3ly

官方網站:readerlize.com
官方LINE:lin.ee/3icO0cs

 

★粉專按個讚★
https://www.facebook.com/taurus941
★IG追踪起來★
https://www.instagram.com/honesttaurus941/

 

文章標籤

honesttaurus9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因為朋友們幾乎都已結婚生子,所以聚會時難免會聊到家庭、教育等問題
加上有朋友從事補教業,從他們口中聽到一些奇耙事,常讓我驚呼「到底怎麼了?」

 

例如有些家長會把自己的責任義務,轉嫁到老師身上
提出讓人哭笑不得的要求


A說他遇過家長在連絡簿裡寫道「請老師教孩子如何用筷子」
我先是驚到瞪大眼,接著大笑
老師是教導孩子學習知識又不是保母
這是父母要教的事,怎麼會丟給老師呢?

 

當我覺得叫老師教用筷子已經很扯了
結果B無奈的說
「我的家長要我教小孩擦屁股」
我跟A愣了一秒後笑到失控
「太扯了啦!」

 

為避免誤會,還是說一下
不是在笑小朋友,而是笑提出要求的家長
這些生活常識是家庭教育要教的事,是父母的職責
笑是因為覺得荒謬

 

從事補教的友人說,有些家長會把「教」孩子,全交給老師
孩子若有沒做好的,就請老師「教」
這些家長似乎忘記,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師
老師教授課業上的知識,父母則有家庭教育的責任


「我要怎麼教小孩」之: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職責,不是老師的

在法律上,父母對子女的權利義務關係裡
就有子女家庭教育、身心的正常成長、倫理道德的培養等規範

 

孩子,不是生下來給他吃喝就好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職責,不要丟給老師好嘛!

文章標籤

honesttaurus9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